核心阅读
推动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是网信部门必须努力破解的时代课题。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把握传播行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趋势,以新内容全景立体展示山西形象,以新技术迭代创新赋能现象传播,以新资源汇聚融合推动媒体蝶变,建立新机制以深度变革催动机制重塑,培育新生态以新质传播贴近网民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互联网发展大势和全媒体发展规律,多次就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两会上,又创造性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为网信系统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遵循。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如何把握传播行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趋势,如何从内容、技术、资源、机制、生态等维度,推动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成为网信部门必须努力破解的时代课题。
新内容,以全景立体展示山西形象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打造新质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新质传播是新质生产力在传媒行业的创造性拓展,是基于科学技术变革和社会环境发展迭代形成的新型传播力。新质传播要求在内容呈现上,注入新质元素,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示山西新形象上实现质的飞跃。
一是坚持核心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思想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要素成功整合起来,引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广大网信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核心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和对网信工作提出的“五个明确”“十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创新叙事表达和互动引导方式,加大富有时代气息的优质网络内容供给,不断夯实踔厉奋发的思想基础。
二是坚持服务中心。围绕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网信工作在全省大局中的定位,精心组织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引导全媒体矩阵梯次传播,不同介质媒体在不同时段、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精准触达,有力提升主流媒体“声量”,全景式、立体式展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形象。
三是坚持贴近青年。主动把握“新生代”“Z世代”用网习惯,针对各类群体网上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传播,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更多“传得开、叫得响、可持续”的优质内容品牌,沉浸式、多维度展现澎湃昂扬、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新技术,以迭代创新赋能现象传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全息投影、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深刻影响了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在推进新质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敏锐洞察技术发展趋势,释放正向作用,做到内容提质与手段创新相得益彰。
一是积极开展网信干部新技术新应用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深度合成、元宇宙、去中心化社交、非同质化通证(NFT)等新应用的把握能力,强化互联网思维、信息化统筹、正能量引导。
二是积极实施“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行动。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要利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过程中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有效融入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探索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活、数字产业、数字乡村等新模式,推动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式深刻变革。
三是积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互联网内容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对网上信息内容、网络安全态势的动态感知、精准研判,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新质传播。扩大网信专网的接入范围,实现高可靠、高稳定、高安全信息交互,真正实现全省网信系统“一张网”“一盘棋”,形成工作整体合力。
四是积极提升新闻工作者数字技能。着眼媒体融合发展,学习信息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开展图文制作、网络直播、视频编辑、动画技术等技能培训,提高新闻作品的时代性、传播力。
新资源,以汇聚融合推动媒体蝶变
创新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是网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新质传播为媒体资源要素整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树立全媒体时代的新理念,打好传播资源组合拳,推进全省“一张网”建设。
一是打造新型媒体旗舰。借鉴澎湃新闻、潮新闻等改革经验,做好顶层设计,以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客户端等省内主流网络媒体为龙头,打造旗舰型网络媒体集团,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加快网络媒体融合化、平台化、生态化。
二是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移动优先策略,优化传播结构,锚定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主流媒体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和移动传播的制高点。
三是借力头部平台渠道。以国际在线等有境外传播优势的平台为依托,加快推进太原、运城、晋城等地国际传播中心建设,以移动传播、视频传播、社交传播为主要内容,形成覆盖海外主流社交媒体的账号矩阵,构建海内外传播的融媒体新生态,同时要用好各级网络媒体协会、互联网协会等社会组织,激发潜在网络力量,利用渠道优势,提升省内网络媒体发展层级。
新机制,以深度变革催动机制重塑
在新技术新应用迭代更新的背景下,新场景加速涌现,改革顺势推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实行“融媒体工作室”机制,新华社推进智能化工具全流程应用,浙江、上海、重庆等地推进全媒体记者服务全媒体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深化新质传播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建立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平台组织架构,真正把网络内容生产力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是创新采编机制。要顺应新媒体带给传播机制的变革性要求,改革传统的采编机制,提高网络媒体参与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采访的比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网络媒体产品产出形式,减少同质化,提升受众关注度和传播效果。
二是创新资金资助机制。学习上海、浙江、广东经验,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经济规律办事、向国际惯例靠拢的运作方式,确保决策机制的独立性,真正聚合一批干事创业的专业人才,在生产工具、版权素材、内容风控、聚合分发等赛道加速全面布局,推动媒体深层次改革,加快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全面转型。
三是创新媒体对外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头部媒体融合和跨界整合,加强与网络内容生产传播发达省市沟通联络,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持续赋能,加速采编发流程再造,打通“报网端微”融合通道,实现新质传播。
四是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守正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精心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网络公益工程,共同培养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持续开展“清朗”等系列网络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网络举报工作,发挥辟谣联动机制作用。遏制网络谣言传播,不断净化网络生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提高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生态,以新质传播贴近网民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培育新质传播生态,实现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整体重塑,是新时代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是优化新质传播认知生态。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舆情应对的深刻变化,为全社会树立好的价值导向。各级网信干部要把握信息时代潮流,增强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打造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的网信铁军。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互联网内容传播规律认同,强化对全省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从业单位及人员、商业网站、属地网红、大V等能力建设,优化成果产出,推动交流互鉴,让有品质的内容牢牢占据网络空间。
二是优化网络人才成长生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新型媒体人才服务清单,鼓励省内头部网络媒体引进优秀团队,促进网络媒体与网络人才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加强网络媒体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新型媒体头部企业和各级高校合作,开展全媒体策划、创意、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素养提升,对接应用场景,策划全媒体业态产品服务,优化网信人才供给生态。
三是优化新质传播产业生态。加强内容生产,坚持主流价值观塑造与引导,着力提升主流媒体在微传播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跨界融合,利用用户数据进行价值再生,实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多元化拓展。加强管理协同,推动资源集约与整合,创新内容资源协同、运营与对接机制。加强产业集聚,推动垂类赛道开发经营业态延伸,形成“报网端微+产业+资本”的产业生态。(作者为省委网信办〈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